福州3D打印

福州3D打印

当前位置: 福州3D打印 > 企业新闻 > 抗菌剂联合3D打印技术的应用企业新闻

抗菌剂联合3D打印技术的应用

更新时间: 2019-12-12 16:08:23  查看次数: 547    
围绕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分别联用ZnO或Ag作为纳米抗菌剂,并结合PEALD和成型剂进行功能化表面修饰,根据实际需要定制化设计和制备抗菌医疗器械,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首次利用PEALD技术结合水热法,在3D打印的耳塞表面成功构筑了均一、致密、排列规整的ZnO纳米阵列。该耳塞可以根据不同人体的耳道定制化设计,打印精度为0.1mm,与传统的硅胶耳塞和泡棉耳塞相比具有较强的隔音性能并且佩戴舒适。耳塞表面负载的ZnO纳米阵列使得其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生物安全性良好,同时增强了其机械耐磨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除耳塞之外,此方法具有普适性,可以广泛应用在表面抗菌领域,如在临床使用的骨钉表面负载ZnO纳米阵列,可有效杀菌,防止术后感染。


利用PVA和PAA膜成型剂,掺杂小尺寸纳米银,在3D打印的骨植入物表面构建一层抗菌薄膜。合成纳米银的原料绿色、便宜、易得,反应过程快速、高效、简单,制备的纳米银颗粒平均尺寸为8nm,分散均匀,稳定性好。表面膜抗菌剂在水溶液中符合一级释放曲线,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改变模成型剂PVA和PAA的配比调控纳米银释放的含量和完全释放的时间。动物实验表明,此植入体系具有较好的抗感染性能,有望未来应用在临床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


抗菌表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对现存的抗菌表面进行了总结,包括已经发展起来的技术和正在设计和讨论的新方法。抗菌表面可以排斥细菌、阻止它们的粘附,抑制或者杀灭细菌,使得细菌无法在表面繁殖。因此,理解抗菌活性的应答机制是很重要的。抗菌表面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如何定义抗菌机制有效的界限,特别是仅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者仅对特定的细菌有效;如何设计最有效的普适性的广谱抗菌表面。尽管基于化学修饰的抗菌表面机制是有效的,但其持久性和特异性仍需进一步评估。此外,最近出现一些新的抗菌表面,可以杀灭与它们接触的细菌,在抗菌生物材料的设计方面是一个新的选择。同时,纳米级别的表面形貌在抗菌和防污方面也表现出特有的抗菌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它包括决定抗菌表面生物相容性或者毒性效果的因素也需要综合地研究。总之,新进发展的表面修饰方法可能在制备新一代抗菌生物材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类似3D打印资讯

3D打印技术的普及是否会对著作权制度带来冲击

3D打印的阿斯顿·马丁DBS GT,价格高达7860万的天价

Kemppi SSAB联手将焊接生产中的钢材信息数字化

3D打印出来可正常工作的人体心脏组织